我很像一个沙滩上的小男孩,捡起古旧的贝壳并喜不自胜… 但美丽而崇高的事物并不应该被埋没,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引路人,让艺术和思想传递下去。
我为了逃避考试压力和社交焦虑往往沉迷书籍,经过这一段时间的阅读,我仿佛更能洞见真实了。最近阅读到的主要作家和著作如下(其中论述不足原因是没有读完或理解不深):
哲学
柏拉图:《理想国》、《裴多篇》
古希腊的时代的人类与社会都处于未定型的状态,人与神的连接尚未断裂。思想激荡,极富张力和弹性,产生了淳朴而瑰丽的思想与人格:而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可称为其中的璀璨明珠了。
柏拉图的著作是借苏格拉底之口进行论述,进行大段的对话。我惊奇地发现对话的形式很适合进行哲学探讨:尤其见于《理想国》中的和海德格尔与手冢富雄教授的对话。我能体会到对话者之间的斟酌语句、互相试探的循序渐进,更能体会到更加深入的暗流涌动、双方的思索和心理活动草蛇灰线、跃然纸上。
霍布斯:《利维坦》
伟大的政治哲学著作,人性本恶论的英国滥觞。西方的论理思想使得其结构清晰、内容严整。“利维坦”实际上指的就是庞大的海上恶兽,而一套严格的法律和约束体系能够对其进行有力束缚,使其服务于更高层的社会,一种基于权力的社会契约。
康德:《优美与崇高》、《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对于康德的著作我并没有从“三大批判”开始阅读,这出于我对于自己理解能力的不自信。我认为自己在阅读其早期或者后期著作之后能够更加了解其人与其思想变化过程,也许能够将其思想理解得更加透彻。
康德的重要性之前被我大大低估,我从未认识到他对于形而上学架构之重要性。对于经验论和理性论之间、本体论之上的创举并不能被时间所抹除。逐渐远离人类的哲学开始回归于人类,他带来了人性的温暖。而他提出的问题直到现在还在被我们思考与探讨。
在《优美与崇高》之中,我又见到了荣格思想的影子,优美和崇高与外倾与内倾之间有一定的相似性。另外二元对立的模型往往很受欢迎,而将二元对立转化为另一层次上的对立乃至消解是历史的必然趋势,社会结构与思想模型无不类似于此。
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的熔铸了印度哲学、中国思想的唯意志论,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张力。其流畅的文笔和张扬的气势令人动容,唤起了我对于思想的表述欲。与大多数人了解到的消极悲观主义不同,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更多的浸透着清晰的认识以及达观的彻悟,呈现出主动取消意志的权力的挑战精神。
而叔本华的论述结构上具有他所推崇的音乐之美,前后衔接回环,结构上如同乐曲般蔚然成章,实乃是哲学中的上乘之作。
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奇人奇书,一生坎坷。他故意将内容熔铸于诗歌之中,内容精炼深邃,比喻大胆恣睢。人们 对其评价两极分化,而于我而言,其富有感染力的写作风格充满了浪漫色彩,行文不算严谨却晓畅连贯,相当值得一读。诗歌的洞见能力在海德格尔处得到了进一步阐释与深化。
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
此人之哲学论著并不十分出名,我起初因为书名误打误撞开始阅读,行文精炼连贯,后查证得知此人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此人可能是很清晰地提出时间绵延性的第一人,这里不仅令人联想到时间的流化处理的方法。时间的命定性是先验决定的,我们的每一瞬间只是无限时间之流的一个断面。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通往语言的途中》
本人对本体论产生兴趣,遂查找书籍,而后发现此书《存在与时间》(又译《是与时》)。
艰涩之极,然熟悉其用词方式并视其为形式系统,其内容变得能够理解,其真确性与明晰性逐渐凸显而出。相似的情况也见于《通往语言的途中》,译者对于德文名词的拿捏和把握已经如此精微,仍然叫苦不迭。中文之中对应并且具有相似语境的词汇实难找寻,不得已只能自造与诠释。“存在”与“此在”,“道说”与“大道”之名词真可见译者之辛劳。
书中提到的对于存在者的揭示反而会使得存在在揭示过程中退场。这对于东方人更容易把握,本质性的事物实际上可能源于“云雾”之中,唯有诗歌与哲学能够洞见。(“道可道,非常道。”)这使得我对于诗歌和中文的偏见得到了进一步的打消,直观和诗意所涉及的深度远非我所理解得如此浅薄。古人的智慧真令人敬佩。当老子骑青牛漫游的时候所思索的事物到底有多深入呢…
通识
牛津通识读本
好读的通识读物,篇幅和内容平衡得很好。帮助我快速了解一些学科和人物的概况,可惜的是电子版至今并不能完整的覆盖所有已经出版的内容。
不过难以避免的是作者在论述的过程中带有某些先入为主的个人喜好,可能会对完整认知有些遮蔽效果。
侯世达:《哥德尔埃舍尔巴赫 集异璧之大成》
移译的典范,译者与作者的共同创造。计算机科学、计算理论、人工智能等等学科的深刻洞见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被写在此书之中了,现今社会上广为流传的技术言论和危言耸听在此书中已经有较为深入的阐述和解释了。这本书能够增强我们的洞见和自信心。
史蒂芬·平克:《白板》(未读)
人的先验天赋与平等之源的探讨
小说
洛夫克拉斯特:克苏鲁神话
古雅的洛氏恐怖,满溢着书卷气与神秘暗示。巨兽与渺小的人类,强烈的对比令人战栗,在伟大造物面前,人类只是渺小如蚂蚁的存在,无止境探求不可名状之物带来的也许是毁灭性的结局。推荐《疯狂山脉》与《因特茅斯的阴霾》。
伊坂幸太郎:《奥杜邦的祈祷》、《金色梦乡》
会写故事的推理作家。比起大多数的牵强的故事而言,伊坂幸太郎的行文流畅,故事自洽,令人舒畅。细腻而丰富的感受是重戏剧性的欧美风格难以把捉的不可言说之经验。
漫画
阿兰摩尔:《守望者》
比电影还要好看,带有反英雄主义与反乌托邦的气息,每本漫画最后还有很充实的补充文本,与漫画内容相呼应,实属佳作。
井上雄彦:《浪客行》
井上美术风格的转型之作,带有特殊的日本气质。水墨画与日本武学的禅意结合的很好,对于极致和强大的论证已经触及到了形而上的区域,这令人联想到艺术与哲学的同源性。虽然井上已经停止更新了,但并未完结的残缺竟也呈现一种美感。
from机核:
均是长文,读来费力却爽快。这种内容之产生主要取决于人之兴趣与偏好,出现于刻奇之大环境之下实属难能可贵。其体系虽并不完善,但有别于常见之诡辩论证,有雄辩蔚然大观之体系,令人动容。而文内出现的妙语连珠,精妙比喻也令人莞尔。其文内没有轻佻之语,令我感到了认真之态度:因为比起优美,崇高论证更令我喜欢。
Jonathan Blow的导师Brain Moriarty是个很厉害的演讲家,其阅读量与表述能力令人惊叹,讲稿洋洋洒洒,流畅好读。其中令人称道的是他通过《下棋者(The Chess Player)》进行的精妙比喻:资本、刻奇艺术与崇高艺术的论证令人深思。与评论中所诟病的诡辩以及虚伪相对的是,我体验到了海德格尔所称道的在遮蔽的退却之中所阐述出的更宏伟的“大道”,在这里暗示和比喻在反而更能阐述真实。
一切崇高艺术皆是奉献。
此文具有着与其论述的内容相似的气质:符号化对于社会的塑造与改变,赛博朋克的美学气质…透露着一股苦涩而冷峻的气息,令人清醒振奋。
绕远路的论证,实际上是对于第一篇文章的考量和回应,但其中夹带的哲学私货使得我无法将其忽略。另外这篇文章将我导向了非常好的播客:翻转电台。
而关于游戏我还是持这篇文章中的观点。
令人唏嘘,对文化的钳制终将积重难返。为了保护文章采用了区块链技术,这让我看到了技术的好的一面。希望人性继续昂扬,真理正义得到伸张。
寻找哲学视频时发现的bilibili用户,其专栏文章可让我一窥中国之哲学思辨进程,十分高产的上传者。
起初听播客是为了缓解晨跑之无聊,而后我就与很多很好的播客不期而遇了。
非常难得的播客生产者,大大开阔了我的眼界。涉及范围广泛:哲学、政治、法律、文化、语言、经济等等,其主播李厚辰可谓通才。虽其中内容不能完全认同,但其在通识上的作用值得称道,希望这个节目能够启迪更多的人。
机核乐理系列
“这样重那样轻”参与过机核赏析Jonathan Blow作品的播客,除了广博的知识外,他对音乐也有研究,遂录制乐理节目。本人乐盲,听毕也能若有所得。
(Maybe More…)